LOADING......

最新资讯・刊物・文章

IGPI上海观点:如何化解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危机

 (IGPI上海高级经理 小林辉亮)

危机可能长期化

在众多医护工作者及全社会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下,中国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正逐步趋于好转。新增确诊病例数显著下降,普通民众的生活也逐步恢复正常。仅就中国而言,可以说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生产活动和供应链也正在逐步恢复,中国整体经济短期内会呈现V字型反弹。

那么,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危机是否已经成为过去时呢。我们基于以下的理由,认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将会是长期化的。

第1点,地域上的扩散。最初,新冠疫情的蔓延仅限于中国和亚洲的特定地区。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许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限的区域性冲击,危机所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之后,疫情的蔓延虽然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欧美等国家疫情发生大面积爆发,从而变成世界范围的大流行。近期,在世界各地,人们的外出活动受到限制,生产活动停止,供应链也在全球范围发生中断的现象。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即使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海外的人员和货物如果流动陷入停止,也将无法置身于危机之外。

第2点,危机形态的变化。当初,从全球总体看主要的冲击集中在“供给侧”,在疫情发生地区生产停止,供应链中断等。如果是供给侧所带来的冲击,只要生产和物流得到恢复也就结束了。实际上在中国,企业的生产活动已经恢复,经济运行趋于正常。但是,现实中危机正在从“供给侧”转变为“需求侧”。人们的外出活动受到限制,在世界各地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餐饮和旅游等行业,第三产业的需求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失业的上升和收入的减少、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正在下降。世界规模的“需求蒸发”正在发生。如果作为产品最终目的地的欧美和亚洲等地区的需求消失了,那么对世界工厂——中国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第3点,是危机本质上的扩大。由于危机的形态从供给侧转变为需求侧,危机的长期化不可避免。和雷曼危机不同,当前全球金融体系相对健康。但是,危机持续发酵,变得长期化,企业破产接连发生的话,那么本该健康的金融体系也将受到影响。更重要的就是风险资金的供给。在全球量化宽松的大背景下,直到 2018年左右,大量充裕的风险资金被提供,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都存在“科技初创公司泡沫化”的情况。但是,进入2019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风险资金逐步减少,部分初创公司开始发生资金流转不畅的现象。新冠危机可能会导致资金流转变得更加困难。了解危机本质上的扩大作为前提,有效应对危机变得尤为重要。

化解危机的处方

IGPI成立于2007年,创始团队来自于日本政府2003年所设立的产业再生机构(IRCJ)。当时的日本政府正处在“失去的20年”中最困难的时期,为了振兴产业和金融业,创建了产业再生机构。在4年的存续时间中,帮助超过 40余家公司成功完成企业重建、业务重组。IGPI自成立以来,在诸如雷曼危机、日本航空的重建、东日本大地震和核电站事故等各类经济危机中,我们帮助诸多企业一起完成重建重组和结构转型,同时也见证了许多企业的兴衰。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经验,针对这次的危机提出2点建言。

第1点是要做好应对长期战的准备。危机超出了当初的预想,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对广泛的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在中国,预计将从暂时的冲击中恢复过来,但是鉴于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和全球需求的持续下降,危机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结束。“供给冲击”→“需求冲击”→“金融体系冲击”,事态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首先,必须要保持现金存款充足,提高成本效率,改善企业体质,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是最重要的。还有,这不只是自己公司单独的事情。需要密切关注整个供应链和生态体系,包括供应链中有交易关系的公司、合作伙伴、所投资的公司等。

第2点是要推进结构转型。在过去的危机中,许多公司陷入困境时,仅通过屈身维持,艰难度过危机,而有些公司在危机期间成功完成了结构性转型。穿过长长的隧道,将来出现在你眼前的可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世界。在这次危机中,诸如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重组等不可逆的变化将在我们身边发生。所以,不能仅仅是屈身维持现状,需要化危为机,形成“进攻”态势是非常重要的。重新审视既有业务组合和战术的同时,明确本公司差异化的竞争点,并在其他公司之前进行积极的投资。像这样“进攻”和“防守”有效的组合是非常需要的。

IGPI在中国和日本以及亚洲等其他各地区,以“常驻协作”模式为特色,提供企业重建、业务重组、结构转型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等各方面的支援服务。如果有IGPI可以提供服务的领域,请随时与我们进行交流。

返回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