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最新资讯・刊物・文章

CASE时代 传统企业为了生存所必要的进化 (第一回):核心技术与整合

IGPI上海董事长总经理 沼田俊介

汽车产业被广泛认为正经历着百年一遇的变革期,面临着产业革新的里程碑。虽说百年一遇这个词听上去好像有一点夸张,但是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笔者认为在汽车产业各领域中,参与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和更替。

笔者将在此主题下分多次,就汽车新时代的大变革所带来的周边环境和商业模式的变化,使用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的传统汽车关联厂商如何直面汽车新时代,思考生存问题,需要朝着怎么样的方向去战斗,提出建议。IGPI多年以来面向汽车关联厂商以常驻协作模式(Hands-on)提供咨询服务。希望将我们在各领域所积累的广泛见解分享给各位读者。

1.迄今为止的汽车进化史和今后的发展(CASE时代)

回顾汽车的进化史,福特于1913年开始批量生产汽车后,到了80年代内燃机变得更加复杂,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90年代,得益于安全气囊和ABS的飞速发展,汽车安全性有了大幅提升,具有碰撞安全性结构的车身在这个时代诞生了,更成为了行业标准。2000年后,混合动力车开始被导入,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进入2000年后,初期所发生的汽车进化,始终沿着既有燃油车的延长线在发展,主要是由技术和性能提升所带来的产物。

Daimler发布「CASE战略」以来,CASE(Connected互联化, Autonomous自动化, Sharing共享化, Electrification电动化)的4个要点一直被称为是下一代汽车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如果是正确的,将来的汽车将可以与外部链接,可以自动驾驶,通过电力驱动,用户也不仅仅只是汽车的所有者,通过共享服务使用汽车也变得可能。现在,仅从各公司的战略和技术开发动向来看,都朝着这个方向在推进变革。那这会对拥有广泛基础的汽车产业的各个参与者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呢?

变化主要有3点。第1点,新参与者的加入将大大改变现有参与者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第2点,当汽车与各种各样的信息互联并共享时,其提供的价值很可能会发生变化(移动出行工具本身所必须提供的附加价值会发生变化)。第3点,汽车厂商是否还能继续以平台方的身份作为提供价值的源头呢?还是像Google、Apple之类,掌控着通用大数据信息的大型IT公司来主导呢?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模式的变化点(市场的支配地位会发生变化)。

这些CASE时代的巨大变化,从①环保(电动化、排放限值等)、②信息化/共享化(车联网、共享出行)、③智能化(先进安全、自动驾驶)的视角,一起来考虑一下汽车产业的变化。

① 环保(电动化、排放限值等)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内燃机变得不再需要,发动机被电机所取代,传动系统变速机构被电机控制系统代替,也不再需要了。电子电器零部件中发动机控制系统相关联的零部件都不需要了,由于电动化所带来的影响,不再需要的零部件数量约超过1万件。取而代之的是,将增加约2,000件与电驱动相关的零部件,例如电机,电池组和逆变器等。这意味着,如图2所示,每个领域中零部件的数量和零部件的比例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制造发动机零部件和驱动/变速箱零部件的厂商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产品要件和要求规格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当前电动车的规格是基于燃油车的延伸。但是如果电池寿命延长且单价下降,由于电机的使用寿命比发动机更长,其他的管线和机械零部件也被简化,并且许多零部件被电气和电子零部件所取代,所以普遍认为电动车的使用寿命会更长。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零部件的更换条件和使用寿命可能会发生变化,维修保养也会发生变化,并且产品所需的特性和要求规格也可能发生变化。那样,对于零部件厂商和材料厂商来说,即使相同零部件,差异化的内容也需要改变。

② 信息化/共享化(车联网、共享出行)

近年来,随着车载信息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通过将汽车与驾驶员,汽车与云端以及汽车与汽车进行连接,人们将汽车发展成为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方式。这些车与车的通信,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提升驾驶员的易用性,保险等领域,并与远程管理等其他服务相联动。

但是,除了汽车厂商拥有汽车本身的大数据以外,已经出现了如苹果的CarPlay和谷歌的Android Auto,这些活用交通、出行服务和娱乐等通用大数据,提升驾驶员易用性的服务。现在,智能手机不仅可以覆盖娱乐领域(例如音乐等),还可以覆盖诸如汽车导航、目的地搜索之类的驾驶辅助领域的车载通信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就如同 iPhone刚出现时,对其他手机厂商带来的冲击是一样的,“驾驶员的体验,不再局限于汽车厂商所提供的软件,而是由联网的智能手机来决定”・・・这和智能手机冲击是相同的“你只要使用iPhone,不管运营商是哪家都能获得相同的用户体验”。电动车将会加速水平分散型经营模式的发展,与上述服务进行组合后,汽车产业自身的车载信息服务将可能会快速普及。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地位将取决于是否拥有重要数据,以及是否可以作为服务提供方,这将产生很大的不同。在汽车的信息化/共享化的浪潮中,需要的不再是“拥有”汽车的所有权,提供价值的方式变成提供汽车的“使用”服务。汽车厂商虽然和最终消费者之间有过触点,但是诸如服务中介方的Apple和Google等大型IT企业,已经掌握了和最终消费者的触点,他们更容易获取作为财富源泉的大数据。那样的话,汽车在提供车载通信、娱乐等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汽车厂商将降格为Teir1,我们认为会有失去用户触点,失去数据的可能性。

③ 智能化(先进安全、自动驾驶)

现如今,自动驾驶迎来快速发展,即使是中端车也有配备2级自动驾驶(部分自动驾驶),高端车已经有配备3级自动驾驶(有条件下的自动驾驶)的车型上市了。今后,配备4级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的汽车也将登场,随着不断得以普及,我们认为自动驾驶的车辆就会真正出现在城市的街道上。为此,虽然需要克服诸如调整交通规则、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障碍,但如果实现了,我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的车辆就会在城市的街道上飞驰。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就像随时随地通过滴滴打车那样,叫来自动驾驶车,然后到达目的地后归还车辆,这样的时代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到来。换句话说,汽车作为个人移动出行手段,将会从“拥有”变成像共享汽车那样的“按需租用”,就如同巴士和地铁那样成为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这也就意味着可能变成“必要时所使用的移动出行手段”。实际上,丰田已经宣布打造“互联城市”的构想,并参与城市开发。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所提供的价值可能无限接近于城市的基础交通设施,作为移动出行手段,在任何条件下进行没有失误的自动驾驶,以不发生事故为前提进行基于设计要件(碰撞条件)的车身设计,甚至有可能包括更改汽车本身的设计(设计想法和轨交列车的强度设计是一样)。

2. 展望汽车新时代(CASE革命),变化中各企业的定位

到目前为止,汽车行业,特别是日本汽车行业,最上层建筑是OEM厂商(整车厂),通过日本独有的自主生产主义和“寻求平衡点※1”,好不容易才屹立于这个时代。

※1寻求平衡点:参与讨论的各方拿出各自掌握的信息,通过磋商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沟通和管理方式

但是在汽车的新时代,光靠自主生产主义、“寻求平衡点”,OEM厂商越来越难以应对。其原因是,尽管过去发生过像 CASE一样的巨大变革,但是现在多个革新正在同时孕育而生,且汽车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且更趋向于多品种少批量生产,与过去一样仅靠“寻求平衡点”来应对,就会变得应接不暇。更进一步,为了应对环保和提升性能等现有的发动机和车身的改良需求,从经营资源(人员、投资)和速度的角度来考虑, OEM厂商很难全部通过自主开发来独立完成。因此,OEM厂商从中长期考虑提升商品和性能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分清,一定要自己生产的竞争领域、与零部件厂商共通开发的竞争领域、可以有效利用零部件厂商通用产品的非竞争领域。

从汽车零件制造商的角度来看,如果可以一如既往,按照OEM制造商的指示完成工作并输出其所需的东西,那当然很好,但是在将来仅仅完成这些工作的话,根本无法与通过开发能力、提案能力和成本竞争力占领市场的超级供应商竞争。接下来,OEM将需要投入大量开发资源用于自动驾驶和电动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从企划到开发・设计独立完成的领域将会产生局限性。企划、开发、设计、测试等需要委托零部件厂商来完成的领域必定会出现。到了那个时候,伴随汽车本身所提供价值的变化,正确把握要求规格的变化,目前为止由OEM厂商来承担的开发领域,可以广泛进行替代,作为开发合作伙伴紧追变革的脚步就变得尤为重要。

3. 企业为了生存需要的发展方向(必须准备的竞争力变化)

OEM厂商面向自动驾驶和电动化进行着不断地准备,需要摒弃过往完全自主开发的理念,将需要差异化的核心技术(竞争领域)和一般的通用技术(非竞争领域)进行整合,具备可以推导出自己公司独有解决方案的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了。这样的技术整合能力对于当今汽车行业中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模块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通过最小化的准备实现最大化的组合,思考能力也成为了整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如果明确了竞争领域,那么这种整合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是擅长的。

汽车零部件厂商仅通过成本竞争力和单纯的技术优势无法获得胜利的时代已经到来。超级供应商的崛起将进一步加剧未来的竞争。今后,预判 OEM厂商在开发上的变化,以竞争力为轴,不是在单点上而是在一个层面上可以创造出附加价值的企业将占据优势。既可以是像超级供应商那样具备进行一体化整合的层面(系统),或是通过技术进行组合的层面,也可以是串联工程链、价值链提供附加价值的层面。换句话说,就是哪些具有多样性的能力可以作为自己企业的长处,有必要研究清楚这些能力的组合是否可以让自己企业在竞争领域中保持优势(图3)。更进一步,对于汽车零部件厂商来说,分辨出这些需求是各OEM厂商共通的通用需求,还是个别厂商的特殊需求,将变得非常重要。将这些通用和特殊需求进行组合,形成高效开发能力的企业,将会在广泛的领域构建竞争优势。

返回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