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最新资讯・刊物・文章

可视化4.0-(2) 制造业整体的流程可视化

― 可视化2.0:流程可视化―

IGPI上海董事长总经理 沼田俊介

可视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业务战略制定、业务结构改革、日常业务稳定运营的根基。 虽然可视化听上去并不是一个复杂的名词,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案例中,发现能够切实将其应用于日常管理的企业并不是很多。 上一期的文章中,就可视化的第一步“成本的可视化”进行了说明。从本期开始,将就“制造业整体的流程可视化”与大家进行分享。

1. 造成制造业竞争力差异的原因

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是制造业。与从别处进货然后进行销售的零售业相比,制造业的“创(产品企划)”“作(开发・设计)”“造(生产)”的环节,全部都是由公司自己来进行,这个就是根本上的区别。(图1)

现如今,用户需求变得愈发多样化、细分化。造成制造企业间竞争力差异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创(产品企划)”和“作(开发・设计)”的环节,也就是工程链 (ECM) 的这个部分,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常见。ECM决定以何种成本结构来生产何种产品,之后以何种价值送达用户。也就是说解决的是“WHAT”部分,SCM解决的是如何向外部提供已经确定的价值,也就是解决“HOW”的部分。

供应链的话,总是容易受到外部合作方和客户的影响,被外部因素所左右。但是,与之相对比,从“企划”“研发”“设计”“试制”到“生产计划”的工程链,这些都是公司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考虑到成本绝大部分是由工程链(而非供应链)上游部分(除“生产计划”之外的工程)决定的,从战略上来讲,在这个部分形成差异化就至关重要了。如果产品企划,研发设计出来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那么到了生产阶段,即使想尽办法也很难挽回了,最终将导致研发投资和设备投资无法回收,盈利能力变差。

2. 环境变化导致优势无法发挥

在供应链这边,其实有很多企业擅长于在制造工序中,通过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降本。很多的日本企业都是这样在做的。但正如前面所说到的,随着工程链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而且制造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的组织体制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臃肿。

结果就是,功能之间的横向协作(寻求平衡点※1)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已经到了无法进行协作的地步(图2)。在这一块,无论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网点,或是中国企业,我们认为一旦企业为了追求效率,开始采用功能型组织结构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这种弊端。

※1寻求平衡点:参与讨论的各方拿出各自掌握的信息,通过磋商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沟通和管理方式

3. 权衡收益性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除了上面所说的原本就存在的课题,现在又加上了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认为将有许多企业会面临业绩陷入困境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发生:胡乱接单现象增加、减少面向未来的投资(比如解散研发团队、削减开发费用、研发行为短期化...)、人员的削减和外包化等现象。 我们公司看到太多,由于实施了这些短期提高收益的措施,造成整体竞争力被削弱的事例。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要去增加订单量、面向未来的投资是圣地不能削减、或者所有的流程都必须放在公司内部。但是,在面临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从整体最优化的视角出发,整合流程并进行可视化,综合业务的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力和成本的观点,明确可以提升附加价值的部分,将其与需要彻底降本的部分完全区分开来。也就是明确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WHAT),要进行取舍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哪些是自己公司来做的、哪些是需要与其他公司进行协作的、哪些是需要外包出去的。看上去好像有点绕远路,但是就自己公司的竞争力在哪里进行可视化,推进盈利结构的重建,就是左右业务的未来。

下一期,将为大家说明流程可视化的具体推进方法。

《可视化4.0 —物联网时代日本制造企业如何恢复盈利能力》IGPI合伙人 木村尚敬、沼田俊介合作著书

返回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