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最新资讯・刊物・文章

供应链战略(第二回)- 如何建立柔性供应链

IGPI上海董事长总经理 沼田俊介

伴随着以亚洲为中心的新兴国家市场的扩大,许多厂商在面向新兴市场,不断投入产品,扩大销售能力的过程中,经常可以从SCM现场听到以下的声音:“销售计划根本就不准!”、“生产计划马上也没什么用了!最终陷入了为应对紧急调整而疲于奔命的状态!”、“库存降不下去?总之先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应对!”,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陷入这种状态呢? 在上一回文章中,我们与大家探讨了传统SCM在全球化竞争阶段所面临的课题,以及建立柔性供应链体系的必要性。那么,在实际的经营中,企业应该如何完成传统供应链向柔性供应链的转变呢?在本回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一问题。

5.前提是生产侧具备应对变化的能力

我们认为实现拉动式SCM的前提是生产侧具备应对变化的能力。其实这个恰恰与原有的前提(平准化生产一直被认为是实现拉动式生产的前提)是相反的,在这里,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使生产尽可能变得灵活,柔性化。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性和实力,明确SCM的目的及方向至关重要。

如果判断自己的公司有能力将整体工序升级成为拉动式生产的话,我们可以在可行性探讨、导入等方面提供支援。细节部分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但是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拉动式生产的优点在于,需求波动能够从最末端工序自主传达到上游工序。

在不采用拉动式生产,仍然使用原有生产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如果将实际需求信息直接反映到生产计划中去,很有可能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方说,如果实际需求发生变化,原本计划投入的资源(机械和人工的工时、原材料),就会面临不能有效被利用的风险。由于需要随时调整生产负荷,以应对需求波动和进度延迟,因此建立有效的负荷率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产)投入,即使形势再紧迫,也必须要限制过剩的投入,设定符合企业自身实力的缓冲空间(包括生产负荷和库存水平)。

此外必须要注意的是,生产周期是基础,具备了控制生产周期的能力也就意味着有能力应对(需求)波动。虽然各家公司都在不断改进,但是根据业务特性,我们认为还是有可能更进一步缩短生产周期。比方说,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导入单元生产方式,通过一个人完成多个工序的工作,减少工序间的传递。另外,如果可以掌握多种产品的混流生产,也可以提升应对变化的能力。但是,如果受限于产品特性,很难一下子培养出多能工的话,那么就需要回过头来研究设计环节,采取一些跨功能的措施,例如:精简零部件种类、简化工序设计等等。

有效应对采购周期的变化也是必要的,因为依据实际需求调整生产,可能会产生采购准备时间缩短这一副作用。关于电器零部件的采购,可以考虑活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关于模具的采购,综合考虑本地化采购和费用等因素,我们认为保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项。通过分析上游行业的特性和购买力理论,明确方针是非常重要的。

部分行业由于产品规格上的需求,必须推进多品种少批量化的生产,针对这些行业的客户,我们可以为其提供模块化设计方面的支援。通过推进主要零部件材料的通用化,控制可能产生过多剩余原材料的风险,保证原材料的库存储备,从而缩短供给周期。根据需求特性和产品特性,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比方说,通过将下游工序直接放到消费市场所在地等果断的变革措施,企业可以更好的掌握需求端的实时变化,从而明确自身的改革方向。另外,从企划・设计阶段开始,建立相关部门在推进工作的时候,能够始终从SCM的角度(包括经济性)出发,思考问题,协调工作的流程。这样的话,就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卖得掉的制造生产体系”。

再补充一下,这些对策不仅仅局限于拉动式SCM。以S&OP见长的某全球知名大型厂商,在面向非大型客户时,也是将着力点放在建立可以抵御需求波动的制造能力上的。针对成本高、准备周期长的主要零部件和材料,进行彻底的通用化,将这些通用化后不容易产生剩余的原材料,重新组合,建立开发衍生产品的流程。除此之外,就是将产品相关的所有权限都集中到总部产品经理的手上,形成一套可以跨地区进行产品开发的体系,从而同时实现需求调整的灵活性和产品的多样化。

6.根据业务特性进行组合是关键

SCM的问题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根据客户特性和产品特性,在兼顾整体性的情况下,组合使用各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结合公司自身的业务计划和制造实力,明确SCM的目标,最终判断经营资源应该优先投入到什么地方去。

这里我想说明的是,面对企业各式各样的业务特性,基于实际需求的拉动式SCM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库存补充型模式有一个隐形的前提,那就是出货频率和产品生命周期必须具备一定的持续性。因此,面对出货频率极低的间歇性需求,会导致已设置的库存基准值变得不准确(与实际情况之间产生误差)的情况。另外,突发的大订单、新产品上市和短期推出限定产品等情况发生时,如果不能有效形成周期性管理,库存补充型模式-将很难应对这些情况。

比较明智的推进方法是,聚焦例外情况的要点,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一起探讨如何承担风险,使业务的实际运营变得张弛有度(该抓的地方就抓,该放的地方就放)。

图表2:搭建柔性SCM的示例

7.笔者的寄语

为了更好的进军亚洲市场,需要将企业的目标方向注入到业务计划中去,同时使日常的产销运营能够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从而成功搭建柔性SCM。SCM是一场综合格斗。从梳理企业自身的优势开始,在明确业务特性的基础上,将产品、流程、组织、KPI、IT系统有机的进行整合是关键。最终为了实现目标,经营管理层的领导和相关部门都必须要发挥出各自的综合能力。希望有机会可以和大家一起迎接新的挑战。

返回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