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最新资讯・刊物・文章

系列演讲:为什么现在是企业转型(CX)的时代?- 对于日本企业在“数字化革命”和“全球化”中没有取得胜利的反思(1)

原创 富山 和彦     IGPI 益基谱管理咨询

现如今,在日本,还是有许多企业继续延续着“日本传统的经营模式”。由于采用了终身雇佣、应届毕业生统一录用制度,使得企业的人员构成非常固定且人才同质化。 在这些企业中,公司管理层的候选者,必须是具有较高学历的日本男性,同时还需要在同一家公司内连续工作30年40年,否则很难有机会参与竞争。在此情况下,日本企业的新陈代谢周期可能长达40年之久。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认为世界上有才能的人会愿意来日本企业吗?如果不去认真地改变日本企业的结构,在21世纪肯定不会有未来。说真的,比起那些所谓的“数字化转型的模拟尝试”,“企业转型”才是更加应该被认真对待的课题。这是真正的战斗,5年10年后会产生决定性的差异。

——IGPI执行合伙人、联合创始人富山和彦先生,近期在日本经济学界发表了多期以“企业转型(CX)”为主题的公开演讲。

这些演讲虽然主要基于日本企业及日本经济面临的课题展开,但是我们认为其中的经验,对于中国企业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面对环境的剧变、创新的加速,如何进行企业转型,将越来越成为管理层重点探讨的问题。

----------

“深化与创新同行的经营模式”ד企业架构管理”=CX经营管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转型(CorporateTransformation)的含义。在新时代,经营管理的领导力,特别是日本企业的领导必须要去做哪些事情呢,本次将就此话题和大家进行分享。

数字化转型这个词最近非常流行,很多企业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比方说使用CVC,进行投资,到处去考察,比方说特地意去硅谷、去以色列,做了非常多的尝试。但是呢,这些叫做DX(数字化转型)的很多项目,恐怕就像是模拟尝试(游戏),因为现在这个很流行,所以我们也要挑战一下,但是很多时候都处于喊口号的阶段就停滞了。

实际上,数字化转型,也可以叫做数字化革命。在最近这30年里,日本的公司一直深陷于一种停滞状态,这个状况涉及一些非常深层次的问题。最近我们经常会谈论DX,DX影响着非常多的产业,在世界范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所以这个词被广泛使用。

我们要去应对DX,那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过去的30年里,很早就开始出现这样的趋势,然而日本企业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去应对呢?如果不去深入挖掘,将不会找到答案。而随着我们深入研究,就将自然地遇到上面所提到的的“深化与创新同行的经营模式”和“企业架构管理”的问题,本次会就此问题和大家谈一谈。

日本平成30年间发生的事情:同质化和连续性导致改进能力的下降

首先,平成(1989年-2019年)30年的变迁。伴随年号的更改,进入到令和时代,有非常多回顾平成30年历史的电视节目。当中绝对会出现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山一证券的倒闭,泡沫经济的破灭起始于平成元年。之后,非常遗憾的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进入了长期停滞的状态。

事实上,这30年间,有两个巨大的变化,这两个变化都是可以被记录到世界专业报刊杂志上的。第一个就是全球化(市场经济圈的全球化)。第二个,就是数字化革命的进展。这些具有相当破坏性的,各式各样的变化,发生在各个行业中。实际上,这两个变化,至少在过去30年间都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1989年的时候,我的年龄正好是30岁,当时的论调都是:柏林墙的倒塌会带来市场的扩大,将会给世界带来和平的红利。当时,日本企业正处在一个巅峰时期,日本是NO.1,按照这个趋势马上就能征服世界了,大家都这样说的,好像基本上每个人也都相信。也没有办法,当时世界上都是这样评价日本的。

但是,这样的论调在这30年中并未没有成为现实。也就是说,以上提到的具有破坏性的革新浪潮不断扩大,席卷整个世界,而与此同时,日本模式的经营管理在这30年中变得不再那么奏效了。事实是,市场在不断扩大,革新和创新也层出不穷,但是这些并没有使日本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世界市值前10公司排名

其结果就是,我们来看一下世界市值排名,在平成元年(1989年),前10里面有7家是日本企业。然而30年后的2018年,前10里面已经没有日本的公司了。估计现在前40名里面也没有日本公司,丰田如果能进去的话,大概也就是勉勉强强可以进入,令人叹息。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30年前的排名,就会发现一些什么。实际上89年的时候,看一下排名靠前的日本公司,其所在的行业,都是一些有政策限制的行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所谓的日本第一,可能也只个假象。不过当时的日本经济整体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好的预期,人们都相信通信和金融行业会持续增长,全球的投资者当时都有着相同的看法。

另一方面,30年后,是这个样子的,靠前的大体上是美国和中国的公司。同时,前10名中,有5家公司是进入平成(1989年)之后,成立的新公司。这个恰恰让我看到,破坏性的创新所带来的巨大的威力,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发生。在平成30年(2018年)的表中,苹果和微软其实已经算是老公司了。如果算上苹果和微软,那图表里面基本上都是IT类的公司。代表21世纪的公司,占据了排名靠前的位置。

其实,在美国也发生着几乎相同的事情,我们看一下平成元年的排行中的公司,果然都是一些普通,非常普通,普通而且很老的公司。正如大家所料,主要都是典型的美国公司,占据了大部分。30年后,美国的排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都是一样,全球化对于很多历史悠久的大公司来说,是艰难的30年。全球化和数字化革命,实实在在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经济中日本企业的地位: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15-2025

这30年里,以销售额为衡量标准,日本公司的地位不断地在下降。这是基于《财富》杂志全球500强公司排名所制作的图表。1995年的时候,日本公司占据了三分之一,数量与美国公司几乎相同。这边是2017年,只有原本的三分之一了,大概已经跌破50家了。不断地下降。这段时期我记忆特别深刻,我是90年到91年在斯坦福商学院学习的。那个时候,日本模式的经营管理获得很高的评价。当时,日本经济界的那些人,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等,那些人是怎么说的呢?主要就是说,美国公司是重视股东利益,以短期利润为导向的。这样做的话,基本不会有长期投资,他们肯定会越来越衰退的,所有人都是这样说的。大家可以去查一下当时的文章,大家都是这样讲的。与之相对的,日本公司比起追求短期利润,更多的是从长期的角度进行投资和开发的,今后会越来越厉害的。

那么结果是怎么样的?当时那帮人都胡说八道了点什么呀。日本企业的衰退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个是根据销售额统计出来的,反倒是日本公司最终没能获得长期的增长。

反正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天天考虑股东利益,不重视长期发展,应该消失的美国公司却有这么多都活了下来,都还活得挺好。图表中减少的那部分日本公司,都被中国和新兴国家的公司所取代了。实际上,欧洲的公司,很多都努力着去跟进变化。所以说,当时天下无双,号称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增长的日本经营模式,以劳资协作关系为核心,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统一录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论资排辈)等特征,总而言之就是工薪阶层(正式员工)的,由工薪阶层组成的,对工薪阶层有益的企业模式,很遗憾地,在这场竞争中输了。

那么,我们更加深入的去看一下这个问题。

数字化革命的扩大:AI时代(第4次产业革命)的到来

这个时期,正如之前所说的,数字化革命不断地在发展。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这里把数字化革命和人工智能并排,放在一起来说。数字化革命实际上始于1980年代,在80年代,数字化革命就是推进计算机领域的水平分工,也就是不断的推进小型化。因此,通用机在计算机的世界中占据了绝对性的主导地位。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存在着小型计算机和个人电脑不断小型化的历史过程。不断推进小型化的背景,主要是半导体性能飞跃性的提升。实际上,在当时,80年代发生了具有相当破坏性的变化。

在上一页的图表中,IBM在排名中占据首位,当时可能是美国最大的公司,而其陷入破产危机是90年代的初期。这种情况,如果拿日本的企业来打比方,就好像丰田这样的企业,仅仅在数年间,就深陷破产危机。这就是最先发生的破坏性的典型案例。

IBM主要是通用机的厂商,采用垂直统合模式,全部自主生产。软件也好,硬件也好,全部自己来。在半导体方面,也是当时最大规模的半导体厂商。全部的东西都自己来准备,自己来生产,这就是当时IBM的模式。那个时候的IBM,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无论是知识产权的数量,还是基础研究能力也好,还是市场占有率,更不论市值,资金实力,都是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所以,在当时的商业模式下,要想和IBM对抗竞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像䲟鱼一样,一直以吸盘吸附着大鲨索食那样,紧跟IBM的步伐,努力生产可以与IBM产品具有兼容性的产品,能勉强追随已经是万岁了。大致上一大半计算机产业都是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谁都没有想到IBM会一下子不行的事情。那么是谁把IBM逼入窘境的呢?其实并不是生产通用机的竞争对手,而是大家都知道的微软和英特尔,打破了IBM的霸权地位。也就是所谓的Wintel联盟(指Microsoft微软与Intel英特尔的商业联盟),那么微软和英特尔又是做什么的公司呢?当时,他们都是IBM所开创的计算机业务的分包公司,也就是外包公司。

当时,行业预测计算机将会不断往小型化方向发展,并坚信在不久的未来,每个人都会有一台计算机。IBM在当时肯定也做了很多准备,打造了个人计算机的概念,并向整个世界推广,所以其自身也并非没有在公司内部推进这个业务的尝试。但是在当时,个人计算机和通用机相比,就好像玩具一样,因此比起自己来做,使用外包公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为恰当。但是,IBM最终却恰恰是败给了自己的外包公司,我觉得即使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也不一定能预测到,英特尔也估计想不到这个结果吧。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示例中了解到破坏性的威力。

进入到下一个时代,互联网·移动通信革命的时代是进入90年代之后了。

在具有破坏性的创新下,经营管理需要什么?

那个时代同样有具有破坏性的创新。当时,所谓的互联网和移动电话都属于通信产业。说到通信,在90年代初,大家都认为通信时代即将到来。什么样的公司接下去会快速成长呢,稍微想象一下,大体会有这样的结论,人们普遍认为是原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的关联企业,也就是NEC、富士通,或者是诸如松下通信工业那样的公司,接下去会快速发展。美国的话,普遍认为像摩托罗拉那样的公司。

我自己其实在90年代,从斯坦福大学回来之后,有6-7年的时间以Hands on 的形式协助移动电话公司推进新的业务。现在来看,那个业务好像大部分变成了软银的,一部分变成了AU的。当时为了开展新的业务,我们还从这些公司采购了大量的基站,大量的交换机,大量的终端,也就是手机,因此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

但是,20年过去了,这些公司现在都在干点什么呢,在手机领域,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92年的时候,我还在这个行业的时候,首先这个地球上都还没有Facebook、亚马逊、谷歌。那时候就算出现了,肯定也就是一个被吹一下就会飞掉的很小的初创公司,完全没有办法和那些大公司进行比较。苹果在当时,也差一点就要撑不下去的感觉。Windows的个人电脑出来之后,苹果就失去优势了。当时乔布斯还被开除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好像苹果都快要不行了。实际上,那个时候我就身处硅谷,在那个环境中,真切感受到苹果快要不行了。所以,这样的创新是具有破坏性的。

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破坏性创新的第三阶段,进入了AI、IoT和大数据的时代,接下去相当多的产业,非常广的范围,都会出现这种具有破坏性的创新。

在下一节演讲中,我们将回过头来再去思考一下,为什么在过去30年中,会产生这样的胜负关系?日本企业在此浪潮中没有获得成功的深层原因究竟都有哪些?

演讲者介绍

富山 和彦

职业生涯之初就职于波士顿咨询集团,其后作为联合创始人建立了Corporate Direction公司,并任董事长。2003年参与设立产业再生机构,并就任COO,解散后成立IGPI。欧姆龙外部董事、PIA外部董事、松下外部董事。经济同友会副代表干事。财务省财政制度等审议会委员、内阁府税制调查会特别委员、内阁官房城镇·人·工作创生会议专家、内阁府综合科学技术·创新大会基本计划专业调查会委员、金融厅尽责管理守则及公司治理准则跟进会议委员、经济产业省产业构造审议会新产业构造部会委员等。

返回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