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最新资讯・刊物・文章

IGPI上海副总经理小林辉亮,作为特邀嘉宾参与2020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协同创新论坛圆桌讨论

2020年11月5日,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协同创新论坛在上海虹桥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由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商务局、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相城经开区管委会、相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城区商务局、相城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

以“中日协同·相沪相融”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知名日资企业、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的35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中日创新合作。

IGPI上海副总经理小林辉亮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圆桌论坛的讨论。并就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分享了IGPI的观点:

Q1.

在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新基建投资的大背景下,日本企业是如何看待这一系列投资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

新基建的主题就是“数字化×内循环”。就新基建而言,我认为有两点是重要的。

第1点,首先是如何抓住投资本身所带来的机遇。基于新基建的政策背景,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当然目前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日本企业的总部,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对中国业务持谨慎态度。但正因为在这样一个时期,通过有效掌控风险,读懂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致力于推动公司发展的态度愈加重要。

第2点,就是应对数字化所带来的变化。事实上,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这一点更为重要。伴随着IoT的发展、AI应用场景的扩大、EV普及的加速等,会导致各行业玩家结构的变化,各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获取、传输并分析各类大量的数据,那么生产制造的现场、服务的提供方式、解决课题的方法等,甚至商业模式本身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新基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如何去应对这些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Q2.

就不断创新的中国企业,您是否有哪些特别期待或者关注的领域?

中国的初创企业、平台,可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模式轻×偏应用×决策快”。中国企业擅长根据用户的反馈,快速进行决策并付诸实施,从而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的品质。给人的感受就是,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善于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断推进“改善活动”。

与之相对比,日系企业在需要慎重、严谨、精益求精的方面,硬件方面是有优势的。日企的擅长基于研发,创造出新的技术和业务,然后在生产制造现场,非常扎实地稳步优化产品,所以说与中国企业是有互补性的。

中国企业到目前为止,主要在to C端不断推进创新,今后面向to B端肯定也将会带来更多的变革。不过,在to B端,更需要的是“安全性”和“稳定性”。日本企业在“现实”和“严谨”方面,追求精耕细作的部分,和中国企业“从用户角度出发快速优化”的部分,如何结合互补,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

Q3.

受到此次新冠疫情的影响,IT化将被进一步推进。就中国现地工厂的运营优化,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今后我们有哪些需要解决的课题和推进的措施?

工厂的智能化是许多企业关心的话题。但是在现实中,我经常能够听一些声音,诸如“想推进IoT化,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由于中国现地公司的决策权限和预算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导入”、“虽然我们积累了很多数据,但是还是无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等等。

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步骤是重要的。第1个是明确课题。例如,当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时,到底是产品组合出了问题,还是采购成本的问题,亦或是生产流程上的问题,可能会发生无法掌握问题本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推进了IoT化和自动化,也无法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去进行有意义的决策,导入的自动化设备也将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所以,首先对课题进行切实的可视化是重要的。

第2个是明确目的和用途。如果明确了课题,就能够弄清楚这些必要的数据,到底是谁,为了做什么样的判断,而进行收集的?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课题?目的和用途又是什么?这样才能明确最终目标。

最后一个就是明确必要的范围、颗粒度和频率。并不是说什么数据都一定要去收集,通过IoT,需要获取符合目的的数据。关于自动化,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工序都一定要导入自动化,找出优先级高的工序非常重要。通过明确必要的范围、颗粒度,就可以使需要导入的服务变得更加具体化。

-----

2011年进入中国以来,IGPI一直致力于促进中日之间的商业交流和协作。我们不仅为大量的日本在华企业提供了发展战略、投资、盈利等领域的现场驻地(hands-on)支持,同时也为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提供了重塑盈利能力、向高附加值业务转型等领域的支持。

2020年,面对外界环境的巨变,国内企业在感受到显著经营压力的同时,也迫切意识到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性。IGPI作为过去20年间,日本企业转型、再生过程中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将致力于把我们积累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与中国本土实际结合,为中国企业未来的转型突破,提供持续的支持。

返回NEWS